
风雨不蚀的信仰
●吕建华
诗与哲学的最高使命就是表现永恒和无限的神圣性。面对浩瀚的世界和无限的人生,作为一个微弱而有限的生命个体,我在梦里也渴望永恒和无限。为此,我时常刻意地把世界和人生诗意化、哲学化,以便尽可能第去体现其永恒和无限的神圣性。我之所以要做这样的选择和努力,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生活和这个与我息息相关的世界。
或许是由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之故吧。早在童年时代,我就对唱歌和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起来好笑,十岁时,我就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歌唱家和画家”。可是此梦未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等文学名著便紧锣密鼓地将我拉进了新的梦想世界——十五岁时,我又开始做起了“将来要成为一个作家”的梦!
为圆此梦,二十多年来,我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孤独而压抑地行进在这条充满希望和痛苦的路上。毫无疑问,我的这种“孤独感”和“压抑感”除了来自我的人性和我的深层心理区域外,主要来自我对自身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际的主观感受和真切体验及不断反思。因此,多年来,时时萦绕在我心头的便是有关人的哲学或人生哲学。
好在,这些人生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对我来说,就象是我在阳光下行走时随身相伴的影子,不会妨碍也不可能妨碍我去继续奋斗,继续进取,继续分秒必争地赶路,继续点燃生命的火把,继续忧国忧民,并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也许会有人说,诗歌流露出来的仅仅是诗人对人生或人生境遇的一些主观感受和现实情绪,并不是哲学,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确信:没有诗意的哲学是苍白的,没有哲学的诗是肤浅的。哲学同诗一样,其本质上都是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的升华和发展,换句话说,都是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的审美思想。这中“升华和发展”或“审美思想”对我的熏陶和铸造,无疑拔高了我的精神境界,并且也渐渐地升华成了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了一种谁也侵占不了、剥夺不走的精神财富,从而使我身处人生沙漠时的干涸心灵,能够时时得到甘泉般的滋润和春雨般的洗礼。对于我,诗确实已成了一种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和生命安慰。
从1982年创作并发表《啊,理想》一诗到现在已许多年了,其间的酸甜苦辣、风霜雨雪,使我的意志和思想得到了极好的磨练。所以,每当我看到自己所写的这些诗作,我便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鲜活的灵魂。生命存在的格局和形式是多样的,对于我,写作可能是我的生命存在的最佳格局和形式。因此,我还要继续努力下去,奋斗下去,为了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
情义无价。真诚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出版这本诗集的亲人和朋友,请在这里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而全国著名学者、演讲艺术大师景克宁先生能在百忙中为我作序,我对他已不止是谢意了,还有深深的敬意!
——1999年9月9日于慧心斋